- 国务院部门
- 省市政府
- 省政府部门
- 州市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推进我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各高校要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公办高校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各高校要在2022年年底前,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低、中年级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高年级思政课教师应以专职为主。高校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科遴选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鼓励政治素质过硬的有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要完善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严格准入制度。健全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返聘高水平的退休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建立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每3年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轮训1遍。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3年对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思政课教师进行1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培训。办好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建设学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备课网络平台和实践研修基地。思政课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实践研修。创造条件支持思政课教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开展实践锻炼。支持思政课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
(三)改进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研究制定符合思政课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称可实行单列评审。
(四)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在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加大对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倾斜支持力度。实施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每两年遴选1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省级和有关州(市)设立高校和技工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按照专职思政课教师月人均2000元、专职辅导员月人均1000元的标准,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各高校、技工院校要制定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在教师表彰奖励中单列思政课教师名额,选树最美思政课教师典型。
(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养指标。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专业建设,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支持师范院校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六)规范思政课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教材管理的要求,开齐思政课必修课程,开好思政课选修课程,开足学时,给够学分,规范思政课教材使用和教辅选用。省、州(市)教研机构独立设置思政课教研室,县(市、区)教研机构设置思政课教研员岗位,选优配强思政课教研员。高校独立设置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并按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教研室。中小学设置思政课教研组。高校实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积极推行小班教学。
(七)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为支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手拉手”共建计划。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每两年开展1次思政课示范教学展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将思政课必修课程纳入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改进学生思政课成绩评定办法,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理论学习社团配备思政课指导教师。在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
(八)加大思政课教科研工作力度。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等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深化百名党政干部进高校思政课堂、百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进机关的“双百双进”活动。建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智库和思政课分课程教研中心,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教育环境、对象和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的研究。开展跨学段、跨学科的思政课教师教研活动。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栏目。支持新创办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
(九)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协调高校联合申报、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落实省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省、州(市)党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动态调整机制。争取1所以上高校建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
(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每年打造100堂高校课程思政特色课堂和100堂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到2022年,培育100门高校课程思政省级精品课,遴选100名中小学学科德育省级教学名师,建成一批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示范校。
三、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十一)落实各级党委责任。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省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和到学校讲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政课建设和管理,组建讲师团支持民办学校思政课教学。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巡视巡察和日常监督检查内容,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教育督导,与办学评估、招生计划、经费支持挂钩。
(十二)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班子共同把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课”抓好做实。高校党委会议(党委常委会会议)、中小学党组织会议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学校在发展规划、公共资源使用、条件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考虑思政课建设。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各地区各学校要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民办学校在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教研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和课程、学分、课时、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要求。
(十三)完善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思政课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思政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宣传部门要统筹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把关。教育部门要履行业务主管责任,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财政和教育部门要统筹资金保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2020年5月21日,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