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
(一)文件提出:“完善云南省项目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对全省项目谋划、投资、建设进行综合调度管理。”
问题:云南省项目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情况如何?目前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云南省项目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自2022年3月份上线试运行以来,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已建成覆盖省州县三级的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总库,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省级重大项目库、“重中之重”项目库、季度开工项目库、数字化项目库、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库等专题项目库,实现全省项目“一张网”管理。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已能够通过云南省项目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本级项目库,基本实现了项目录入、审核、调度、统计分析、进度预警、服务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功能,网页端、移动端APP、综合调度云图“三端”融合共建、信息实时同步,“项目数据化、数据可视化、调管一站化”建设基本完成。
(二)文件提出:“推进数字财税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整合各类财政信息系统,打造全省统一数字财政平台,实现项目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资产管理等业务全覆盖,积极构建财政资金大数据监管体系。”
问题:数字财政平台的服务对象有哪些?平台建成使用将解决哪些问题?
“数字财政”平台贯通省、州(市)、县各级预算管理,服务对象为全省财政部门、近3万家预算单位、9.4万多个用户。
省财政厅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规范预算管理业务,构建“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各级预算管理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规则和信息系统“各自搭台、分头唱戏”,没有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问题,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一是统一各级预算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数字财政”平台统一了各级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要素和控制规则,通过嵌入系统的控制规则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之间以及上下级预算之间的业务环节无缝衔接和有效控制。二是增强预算管理综合性统筹性。平台将全口径政府预算纳入管理,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拨款收支、事业收支、事业单位经营收支和其他收支等各项收支全部列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财政部门对各类资金的统筹能力。三是提升预算管理透明度。平台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基本单元,实时记录和动态反映预算项目储备、实施到结束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信息,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各级次、各领域的预算管理情况实现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四是强化预算对支出执行的约束力。平台实行预算指标核算管理,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记录和反映预算指标在预算管理各业务环节的来源、增减和状态,强化预算指标对执行的约束,真正做到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五是实现全省预算管理数据实时汇聚。“数字财政”平台以省级大集中模式部署,构建全省统一的底层标准数据库,全省预算管理数据实现充分共享和动态汇总,解决了纵向上各级财政管理规范和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数据追踪和汇总;横向上各环节财政业务衔接不通畅,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为深度挖掘财政数据价值、动态监测全省财政运行情况、支撑财会监督大数据分析提供坚实保障。
(三)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交易、监管能力,健全平台信息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跨平台互认。”
问题:全流程电子化能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哪些问题?目前我省实现了哪类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云南CA数字证书可以跨哪些平台使用?
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一是通过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上投标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等环节,使投标人信息开标前全程保密,以此加大围标串标的难度;二是通过统一文件范本,有效防止设置倾向性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做法,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用户硬件特征码,对所有投标文件的内容进行自动比较和雷同性检查,通过识别比对和详细分析,可有效锁定违规线索。三是通过利用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可进行多项目同时随机抽取、通过语音自动通知和短信确认,自动密封打印专家抽取结果,保证了专家抽取的随机性和专家通知的保密性。四是通过搭建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既有效利用了全省优质专家资源,又节省了招标成本,充分保障专家独立评审,最大限度降低专家被围猎的风险。
目前,我省在工程建设、国有产权、国有建设用地、药品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抵税财物拍卖等领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云南CA数字证书可以在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平台、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云南省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使用。
二、大力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一)文件提出:“构建市场监管共治应用。建设云南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整合现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各类监管资源,实现监管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类监管问题。建设云南省市场监管社会共治平台,打通市场监管业务条线,推进形成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问题: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涉及哪些领域?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如何参与?
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涉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面向全省市场主体提供企业年报、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等“自证合规”应用;面向消费者提供企业信息查询、知识学习、在线投诉举报管理等应用;面向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市场主体信誉等级管理、奖励管理等“他证合规”应用;建立政企互动直通车,实现政策一键进企业,快速收集企业存在问题及需求。
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可通过云南市场监管“共治通”APP或“云南省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服务”支付宝小程序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形成“政府引导、主体负责、社会监督”的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同时,建设社会共治赋能中心应用,建立数据算法分析模型,实现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督促市场主体落实主体责任,逐步构建智慧监管、精准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
(二)文件提出:“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在政府相关管理和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实现信用与监管全面融合。升级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平台,与“双随机、一公开”有效融合,构建企业信用风险监管分类分级指标体系,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问题:信用信息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将运用于哪些管理和服务事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将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云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信用信息应用领域。《条例》提出“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等级审核评定、财政资金补助、表彰奖励、国家工作人员招录调任、市场准入等工作中,按照有关规定应用社会信用信息,作为办理事项的重要参考。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根据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信用承诺践诺情况等,对信用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由此,信用信息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可应用于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等级审核评定、财政资金补助、表彰奖励、国家工作人员招录调任、市场准入等诸多领域。
守信激励是指给守信者提供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比如有关部门对守信者在同等条件下招投标优先等,而不是表彰奖励;失信惩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失信者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拖欠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在贷款额度和利率方面不予优惠,对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不予贷款支持等。对市场主体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企业纳税信用评级。A级或B级的纳税人享受“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激励措施,办税效率将显著提升。纳税信用在金融领域同样发挥增值作用,为守信纳税人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D级纳税人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依法从严管理。
二是守信企业在融资授信、项目管理、进出口、信贷利率等领域享受更多优惠和便利。
三是被失信惩戒的市场主体在部分行业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授予荣誉称号、土地出让、金融融资授信、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取得政府资金支持等18个方面将被视情况进行一定限制。
四是被列入失信企业的信息一旦公布,企业信誉受损,企业在生产及销售领域将会寸步难行,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五是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六是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保证金差异化缴纳,高信用等级企业甚至可用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
三、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一)文件提出:“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应用。建设数字应急综合平台,夯实应急管理信息底座。建设救援物资综合管理系统,整合有关部门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实现全量实时掌握。完善高危行业建设检查监控系统,实现风险面全监控。”
问题:数字应急综合平台在灾害风险预防、处置应对中主要发挥哪些作用?
省应急厅于2019年开始组织建设“云南省应急管理综合平台”,集成了50余个部、省级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应急处置类和综合保障类系统,省、州(市)、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平台能快速访问相关业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平台登录、一个账号访问”的应用目标,切实解决基层反映“系统多、账户多、登录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灾害事故应急辅助指挥决策能力。通过调用防汛抗旱一张图系统、“天眼”卫星监测系统、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灾害事故E键通等自然灾害类系统,社会公众可以上报自然灾害,各级部门可以开展水旱、地质等灾种灾前监测,并根据系统提供的预警预报做好预防工作。通过调用应急指挥“一张图”系统,各级部门可开展针对某个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分析,掌握救援力量、应急物资、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分布,开展相应调度和应急处置。通过建设“灾情会商系统”,实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等省级56个部门、各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各乡镇之间音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灾情信息员、现场处置人员可通过该系统APP回传现场视频,为后方指挥中心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撑。此外,各级物资管理部门可通过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对各地应急物资进行入库、盘点等日常管理,根据灾害发生时的物资需求进行物资调拨、分发等,保障应急处置的物资供应。通过建设,有效提升了监测预警、辅助指挥决策、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二)文件提出:“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和云南省‘健康码’。”
问题:下一步将对云南省“健康码”的哪些功能进行完善?完善后能给群众带来哪些便利?
云南“健康码”自启用以来主要为服务疫情防控,提供健康申报及状态展示,新冠疫苗接种预约、结果展示,核酸结果查询及展示,行程卡展示等功能。下一步,如果国家政策没有特殊要求,云南“健康码”将从服务疫情防控为主向提供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升级转型,结合卫生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工程的推进,将云南“健康码”升级为云南省医疗健康服务的统一入口。为全省人民提供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看病就医、疫苗接种等便民惠民服务。
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文件提出:“充分发挥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整合各部门自建网上服务平台,统一全省互联网办事入口。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区,推进自助终端进社区、商圈、银行等场所。”
问题:自助终端上可以办理哪些服务事项?云南省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区和自助终端建设及普及情况如何?自助终端进社区、商圈、银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自助政务服务区和自助终端建设方面,我省发挥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办事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线下政务服务场所自助服务能力。目前,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便民)中心(站)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共计216个,部署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共1457台(其中,公安部门284台、人社部门56台、医保部门80台、税务部门393台、市场监管部门61台,其他行业部门583台),累计办件345.28万件,高频事项集中在购房后续提取公积金、职工工伤保险参保证明打印、婚姻登记预约、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信息查询等事项。昆明市在各级政务服务(便民)中心(站)、高铁站、机场等场所部署“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170台,整合了公安、人社、水、电、气等12个部门25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不断探索推进集成式自助服务。另外,在全省319个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布放智慧柜员机(STM)1587台,累计上线14个部门95个事项。自助终端进驻方面,社区、商圈、银行等场所应具备互联网接入,不间断电源供应,网络和消防安全符合规定等条件。
(二)文件提出:“深化政务服务‘异地办’,升级全省统一申办受理系统,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省无差别协同办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西南地区、泛珠三角等区域通办及‘跨省通办’。”
问题:我省哪些事项可以实现“跨省通办”?
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国办发〔2022〕34号)精神,线上依托云南政务服务网“跨省通办”专区,线下在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健全完善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西南地区、泛珠三角区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国家下达147个事项、西南地区148个事项、泛珠三角区域165个事项“跨省通办”,覆盖户口迁移、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生育登记、社会保险、残疾人服务、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司法公证、企业登记、税务、特种设备生产、道路货物运输等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高频领域。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便民)中心(站)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业务超过90万件。
(三)文件提出:“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丰富办事内容、优化办事流程,围绕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打造各类‘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推广‘免申即享’、‘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
问题:我省“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清单有哪些?哪些服务内容可享受“免申即享”、“民生直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32号)要求,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云政办发〔2022〕89号),在国家下达的企业5项、个人8项“一件事一次办”任务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企业增加到7项(包括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开超市、企业准营—开餐馆、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建设项目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个人增加到9项(包括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省内社保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已完成主题、情形、流程、表单、材料梳理和工作规程、办事指南、审查手册编制工作,开发上线“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系统,提供16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办理服务。此外,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及电子证照应用,推动义务教育困难学生补助、困难群众价格补贴、困难群众医疗补助、法律援助补贴发放、人民调解员补贴发放等民生领域事项实现“免申即享”。
(四)文件提出:“依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建立全省投资项目网上办事大厅,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问题:全省投资项目网上办事大厅整合后,将解决以往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通过推动网上办事大厅整合,将进一步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统一网上报件、单一申报、数据信息共享等功能,切实解决建设单位项目申报过程中多头申报,信息重复登记录入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共享审批办件数据信息,统一相关信息数据平台,实现“一张表单”填报,最大程度组织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多方面监管。
(五)文件提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共享全国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类融资服务。”
问题:1.信用类融资服务有哪些优惠政策?哪类企业可以享受信用融资服务?
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定位为全省普惠金融的数字赋能平台,主要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已上线“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重点农业企业新增贷款贴息补助”2项政策,其中,“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针对于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人社部门资质审核通过,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发放创业专项贷款。按照工作计划,还将上线“科技金融结合专项”、“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补奖”、“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资金”等多项政策。凡是符合政策规定要求的,均可申请信用融资服务。
问题:2.目前“云南省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已上线,系统有什么功能,给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云南惠企政策申报系统于2022年底完成平台搭建工作,建成了全省惠企政策统一汇总发布平台,含企业服务门户和政务管理平台,平台主体建设功能包含惠企政策汇聚、惠企政策配置、企业申报以及政务用户协同审批和管理等功能。
截至2023年4月,平台累计上架国家、省、州(市)、县(市、区)1022条惠企政策,其中国家级惠企政策51条,省级惠企政策157条,州(市)级惠企政策413条,县(市、区)级惠企政策401条,实现了惠企政策“一网”通查,加强了惠企政策归口汇总,让企业及时了解、平等地享受惠企政策,为企业及时快捷获取提供有力帮助;有效破解政策不易找、申报多次跑等痛点难题,提高企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六)文件提出:“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问题:在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及解决他们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方面,云南省有哪些具体措施?
我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努力营造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共享社会便利。
1.做好老年人就医便利服务工作。一是落实落细《关于切实做好老年人就医便利服务工作的通知》、《云南省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就医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医疗机构为老年患者提供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渠道挂号就诊服务,畅通家人、亲友、家庭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配药服务。二是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解决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全省现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782个。
2.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一是制定《云南省“智慧助老”行动工作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需求,通过开展好智能手机使用培训送书、“智慧助老”公益行动、“智慧助老”系列宣传等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办事、文娱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二是积极引导老龄委成员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青少年志愿者等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让老年人掌握出示健康码、扫码支付、出行、就医等生活便利化技能。三是以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普讲座、大众传媒等形式,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广泛宣传老年人反诈防骗知识,推广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四是省发展改革委起草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云南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方案》(云政办函〔2021〕18 号),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从9个方面提出了46条措施,就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省民政厅、云南银保监局等部门相继研究出台了部门落实的工作举措。
五、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文件提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数字化水平。加快建设生态监测站(点)和网络体系,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和评估。完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能力。强化高黎贡山生态保护,统筹推进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
问题:我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目前数字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哪些成就,有哪些“云南经验”?
我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目前数字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完成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管理系统建设。建成省、州、县共用的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省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企业的监督管理,开创我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数字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二是完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率先在全国建成省、州、县共用的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天空地人”四网建设成果,提供全省保护地本底资源一张图、生物多样性监测、人类活动监测、保护地项目管理等功能。三是省生态环境厅启动了智慧环保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分布、生态系统质量功能评估、生态参数分析以及对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开展人类活动监管提供支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四是建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分布“一张图”。通过“一张图”展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域分布情况,展示云南省物种多样性分布地图,概览物种的分布情况及现存状况。五是建设运行“云南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物联网+GIS”等技术,为公众带来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体验与共建共享融合的新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在数字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云南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夯实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基础。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撰和发布了多种基础资料,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开展云南省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实工作,编制云南省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实报告。为掌握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省生态环境厅编制了《云南省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实报告》,提出云南省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实技术要求,保证监测样地的代表性、可达性和可行性。三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和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管理和数字化水平,持续优化空间格局,构建完备的保护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创新可持续利用机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管理体制更加统一规范高效。
六、建立专业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
文件提出:“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行业领先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建设运营,依法依规为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通用业务系统,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工作任务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
问题:政府将吸引哪些行业领域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云南省数字政府建设以实用、改革、为民、安全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政务运行、政务公开等领域,推进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吸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域领先企业和政务服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专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企业参与建设。通过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搭建起行业内高水平企业参与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交流平台,积累沉淀经验、技术、人才和解决方案,支撑我省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