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01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6-06 10:05:00       【字体:大    中  

杨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炼升华云南省区域性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提案》(第0016号),已交省民族宗教委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办。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现就相关事宜答复如下。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文化工作,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并连续6年被列入全省10件惠民实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持续推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深入挖掘和培育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我们支持创作和传播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优秀文化作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演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3月,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在北京开馆,云南作为全国第一批进馆参展省份,以“融·美云南”为主题,设置了“中华手工艺”“中华医药”“中华音乐”“中华舞蹈”4大体验空间,精心打造了民族纺织刺绣、布艺扎染、多民族面塑、云南医药、云南民族乐器欣赏与教学、云南民族舞蹈6个体验项目,生动展示了云南各民族文化之美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的无穷魅力。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作为19项建设指标之一,截至目前,覆盖率已达到100%。

一、关于“积极发掘云南本土滋养成长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建议的答复

我委与国家民委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合作编写《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云南篇》增刊,在全省选取首批包括滇王之印、滇西抗战、茶马古道、民族团结誓词碑等在内的44个具有重要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通过学理性解读、通俗化呈现,全面深入、生动鲜活地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阐释其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目前条目撰写已完成并形成了清样稿,待修改完善后将予以发行。

二、关于“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签订日确定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节’,倡导各地组织开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系列纪念活动”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省持续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一是加强弘扬推广,2017年建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进一步丰富了展陈内容和形式,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参访者超过10万人次,同时《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精品课程被中央组织部选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家民委复制立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石榴园,列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出,2021年12月,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在宁洱县成功举办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大会,通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大会盛况进行了宣传报道,有力扩大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举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主题活动、“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座谈会等活动,命名宁洱县民族博物馆(民族团结园)为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支持开展研究、传承、弘扬工作。三是加强文化创作,近年来我省创作了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花灯剧《盟誓》、歌舞剧《誓言如钟七十载》等,出版了文学作品集《誓言》、纪实书籍《红色誓约》《践行盟约的平凡人生》《普洱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拍摄纪录片《民族团结誓言》、微电影《誓词碑的往事》等,推动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融入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提出弘扬“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跟党走,爱国奉献守边疆,团结奋斗建家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

下步工作中,省民族宗教委将立足职能职责,一是进一步挖掘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在2021年挖掘提炼的基础上,会同普洱市,邀请相关专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挖掘提炼,形成系统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并积极向省委进行汇报;二是将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进行广泛宣讲;三是通过民族文化项目支持各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活动,支持开展誓词碑优良传统的研究、传承、弘扬工作;四是立足职能职责,配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大对郑和文化节的宣传推广力度。

感谢您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