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云南“十三五”期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绩单”出炉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0-11-28 00:02:55       【字体:大    中  

11月27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 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题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发展战略大局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十三五”期间

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有哪些主要成就

跟着小布一起来看

 

孙晓云 摄

 

 

兑现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促进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把民族地区发展

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持续加快整体脱贫全面小康进程

2015—2019年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

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坚守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增强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了“美美与共”的理念,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傈僳族同胞欢度阔时节 周灿 摄

 

 

01

增强文化认同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制作和推出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宣传物、出版物和标志物。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展演、展示、展览等活动,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各民族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02

推动保护传承

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709个,扶持培养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征集保护少数民族文献古籍3万余册,口碑古籍1万余种。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创建102所云南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共建设了30个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第二。

 

 

03

促进创新发展

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102个,扶持创作《版纳风云》《布朗山》《阿昌人家》等一批云南题材的影视剧和人文影像纪录片。出版《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云南民族文化大观》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图书。创编民族歌剧《小河淌水》、舞剧《幸福花山》、歌舞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民族文艺精品剧目,推动全省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4

加强交流互鉴

组织各级各类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第十一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第十届、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2016年起,连续4年组织举办“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实施少数民族节日振兴工程,支持开展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创新,“火把节”“泼水节”等民族节庆已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和品牌。

 

 

 

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大理洱源郑家庄各民族其乐融融 陈飞 摄

 

◆示范创建树典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十进”为主阵地、主渠道,创新载体、提质扩面,提高创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全省6个州(市)和59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9年,我省39个集体和42名个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各地区各部门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

 

◆依法治理固团结。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履行义务、平等享有权利,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十三五”期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因素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宣传教育凝共识。满怀深情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群众联谊活动,开展“宾弄赛嗨”、郑家庄等示范典型的学习宣传活动,广泛持续增进各民族情感交流。先后创建1589所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逐步健全。

 

◆相互嵌入促交融。出台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其他5个省市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设12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昆明市金星社区、关上中心社区等一批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民族之家等服务园地,开展民族团结百家宴等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共识。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黄喆春 摄

 

除此之外

发布会还一一回答了

大家关注热点问题

 

怒江美丽公路 李文圣 摄

 

“十三五”以来云南加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亮点?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努力争取将全省8个民族自治州、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内的105个县(市、区)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支持范围,县区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382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启动实施“互联互通”工程,着力解决民族地区通高速公路问题,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将实现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区县(市、区)逐步实现通高速公路。

 

高等级公路方面,通过建成怒江美丽公路G219六库至丙中洛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国道项目,实现全省129个县100%通高等级公路。

 

铁路方面,到“十三五”末,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4233公里,高铁实现从无到有,高铁及动车运营里程1105公里,全省9州市通铁路、8州市高铁动车覆盖,其中红河、文山、楚雄、大理4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

 

民航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增4个民用机场,全省达17个,其中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0个。

 

“十三五”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完成199座“溜索改桥”项目,香格里拉市、鹤庆县等7个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扶贫“三通”兜底性任务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邮,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 优先在民族地区实施“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7.5亿元,完成2.5万公里建设任务,惠及346个乡镇、1487个建制村、9049个自然村。

 

 

 

 

 

医疗队为曼班三队17户人家建立“流动医院”

 

云南省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民族医药发展的成效如何?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共争取民族地区中央预算内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57亿元,获得国家支持的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个;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49.73亿元,用于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疾病应急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中医药卫生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一系列卫生类的项目。

 

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迪庆和怒江两个州的专帮方案,随着专帮方案的实施,截至目前,8个民族自治州实现了三甲医院全覆盖。全省129个县级综合医院有122个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占比为94.57%;29个民族自治县县级综合医院有28个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占比为96.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乡镇的层面来看,全省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共建设369个慢性病管理中心,占全省的63.08%;建成264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占全省的65.84%。全省民族地区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全省的30.43%;2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占全省的59.37%;1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我省甲级标准,占全省的52.69%。

 

截至目前,云南省独立设置的民族医疗机构已达40余所,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0余所,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迪庆州藏医院获评国家区域专科诊疗中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