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赵祖平,为大家介绍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赵副厅长您好,欢迎您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赵祖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2020年11月2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请您回顾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赵祖平:法律服务是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其他法律专业人士(包括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等)或有关机构及个人,以其法律知识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现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解决矛盾纠纷而提供的智力性活动成果。公共法律服务就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通过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多次作出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三率三感”,即提升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以来,省司法厅陆续出台《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统筹融合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南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建立统一规范有序法律服务市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特别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我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工作遵循,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要求和具体任务。
二是服务网络初步建成。目前,我省建成1592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已实现从州市到村居的全覆盖。“12348”热线平台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2020年以来共接听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电话30万通,满意率达到97%。“十三五”以来,共有627万人次访问我省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190万人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法律咨询并获得法律帮助。在各类便民服务中心、学校、汽车站、高铁站、机场、5A级景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了2490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为群众提供便捷、普惠、均等的自助法律服务。建成并投入使用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统筹融合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基本形成“一云多端、数据融合、协调联动”的三台融合信息化服务网络。
三是服务产品种类繁多。组织开发涵盖法律援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司法考试、法治宣传教育等八大系列,包括“办事指南”、“热点服务”、“网上办事”、“综合服务”等100多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开通“12348”热线藏语专线、云南法律服务网藏文网页。翻译泰国、老挝、越南、缅甸4个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海商法》、《劳动法》等16部20万字的法律法规。将《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翻译成藏文、傣文等10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供群众免费使用。
四是服务特殊群体效果明显。开展值班律师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扩大民事法律援助范围,降低申请门槛,简化申请流程,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服务事项达到30类,覆盖全省近2000万人群。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开展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活动,1.5万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全省原88个贫困县、476个贫困乡、4277个贫困村开展系列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谋划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从四个方面提出15项务实举措,包括困难群众优先获得法律服务、法律顾问“五个一”活动、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推动人民调解和律师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10万人次。发挥司法鉴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和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等方面的证据支持作用,办理司法鉴定公益案件1.8万件。
五是保障能力日益提升。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中央、省级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公共法律服务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进一步拓宽公共法律服务资金筹集渠道,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基金会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常态化、可持续化。
六是服务能力日益提升。公证执业区域全省一体化持续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外延不断扩大,部分公证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能力水平和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鉴定行业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创新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强化和突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共办理各类公证252.36万件、司法鉴定53.60万件、法律援助31.34万件。
主持人:听了赵副厅长的介绍,我对“三台融合”这个词比较感兴趣,请问能不能介绍得再详细一点?
赵祖平:“三台融合”是指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运用信息化思维,以互联网为手段,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在不同载体间串联、流转、归集,同时驱动在三个平台服务的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响应群众服务诉求,实现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一次受理,三台通行”。司法部2020年1月2日印发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 实体平台 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不断健全完善“三大平台”功能,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总量、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根据该通知要求以及我省近年来的探索,今年我省出台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统筹融合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投入使用集机构人员统一管理平台、窗口日常应用板块、内部业务应用板块、数据中心板块、电子监察监督统一管理平台等五大职能板块为一体的“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实现各平台及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使公共法律服务由粗放型、常规性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由普适化提供向个性化提供转变,形成协同联动一网办理的“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一站通”、“一网通”、“一线通”的智慧法律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把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变成“一窗受理、多点联动、统筹服务”。群众申请的法律服务事项会在“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中形成一个“工单”,这个“工单”可以发给群众需要办理具体业务的机构,避免群众来回、重复奔波。我们的“三大平台”依托“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无论群众在哪里申请公共法律服务,都能够实现相互整合、一体运行、统一调度、直接服务。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统一调配资源、明确事项清单、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队伍管理、发挥数据整合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三台融合”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平台之间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普及化、一体化、精准化,使公共法律服务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赵祖平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能够感受到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省司法厅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赵祖平:一是用新视野谋划新建设。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置于法治云南、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全局中谋划,加强整体推进和全面构建。特别应该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优化制度设计。进一步优化制度,加强对策研究,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调控和均衡。做好法律援助等条例的修订工作,出台其他相关配套法规制度,提升体系建设的法治化程度。
三是重点破解瓶颈问题。调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吸引和调动符合条件的社会各界加入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并引导到基层服务。整合政府和社会资金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四是重点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外延和内涵,充分发挥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群众、企业的积极作用。
五是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做好服务“一带一路”、“辐射中心”建设等涉外法律服务,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高专业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节目预告。有网友说自己比较关心通过哪些途径能够获得公共法律服务?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
赵祖平:当人民群众需要公共法律服务的时候,有线上线下多种选择方式来获得帮助:一是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或到附近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以及政府搭建的政务服务平台等地获得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般设立在当地司法局、司法所或者村(居、社区)委会内;二是登录“云南法律服务网(12348云南法网)”,获得公共法律服务;三是用手机登录微信“云南掌上12348”公众号,点击“公共法律服务”获得自助法律帮助;四是使用“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自助获得法律帮助;五是拨打“12348热线”,有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不论群众身处何地,都可以获得更快捷、更方便、更精准、更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主持人:好的,我们继续来看网友关心的问题,有网友说:“公共法律服务意义重大,效果明显,避免了有法律需求却救助无门的情况,希望这项服务能够更好地推广。”请问省司法厅在未来推广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赵祖平:公共法律服务要让人民群众会用、愿意用,就要适应群众的习惯和要求,服务形式要多样,人民群众才能根据自身的习惯和需要进行选择。我们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是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群众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是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的根本指标。
一是坚持服务为本,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高品质的服务是最好的推广,服务的过程是赢得信任、赢得支持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我们要在继续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服务品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管用、好用、愿意用、习惯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推进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百姓。公共法律服务要渗透到人民群众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方便、快捷、无障碍。
三是扩大宣传。广泛邀请各种媒体多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单位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搭建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持续扩大“微传播”,让人民群众了解、知晓公共法律服务,遇到纠纷或者烦心事,首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四是根据群众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继续铺设和开发更多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2019年,司法部出台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今年省司法厅将根据清单内容逐项落实,不断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主持人:感谢赵副厅长的详细介绍,相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拓展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栏目。
赵祖平: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栏目。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