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为大家介绍守护云南“绿水青山”,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关工作情况。
王副局长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王卫斌: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美誉,那么林草部门在打造“两王国一花园”这个生态品牌方面都有哪些规划呢?
王卫斌:好的。“两王国一花园”既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最宝贵财富,也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林草等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奋斗的结果。
云南之所以被誉为“两王国一花园”,主要基于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和因素:
一是生物多样性富集。云南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野生动植物种类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有高等植物19333种(占全国的50.1%),有原生脊椎动物2242种(占全国的51.4%),是近100种动物的起源地和分化中心。云南分布有全球近1/3花卉的野生种和近缘种,是全球花卉观赏植物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中心。有鸟类944种,占全国的68.8%。全球途经我国的3条候鸟迁徙通道中,有2条途径我省。近年来,怒江金丝猴、天行长臂猿、高黎贡球兰等新物种、新记录,在我省境内被不断发现。
二是生态系统重要。目前,全省林地面积4.24亿亩,森林面积3.74亿亩,森林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04%,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有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等105个森林类型。高原湿地类型齐全,湿地动植物种类,尤其是特有物种数量居全国之首,如拉市海、碧塔海、纳帕海、大山包等重要湿地已成为越冬候鸟的天堂。有4个草原类50余个草原型,白马雪山高寒草甸、会泽大海草山山地草甸、寻甸凤龙山暖性灌草丛、金沙江等干热河谷两岸的热性灌草丛,都是南方草原的典型代表。
三是保护基础扎实。云南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开展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科技“双十行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林业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等创新性和引领性工作,在全国实现了4个“率先”、3个“创新”,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了“云南模式”,提供了“云南方案”,贡献了云南智慧。全省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11类自然保护地362处,有效地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重要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此外,云南是世界公认的大叶茶原产地地源中心,是全球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种质类型最富集的省份,“云茶”产业发展可谓底蕴深厚。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拉市海、纳帕海、百花岭、犀鸟谷已是全球知名的“观鸟圣地”,普达措、玉龙雪山、泸沽湖、高黎贡山、哀牢山、白马雪山、梅里雪山、普者黑已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向世界发出了“春城之邀”,邀请各国参加今年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云南的生态形象届时将备受世界关注。把云南的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形态之美、人文之美展现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好,可以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云南,让昆明走向世界,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朋友圈做得越来越大,让云南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花园”。
为此,林草部门将主动出击,全力开展“两王国一花园”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并争取将该行动上升为国家区域生态安全战略,保护生态资源,弘扬生态文化,展现生态文明,共享生态福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云南经验,打造云南样板。同时围绕“两王国一花园”生态品牌打造,省林草局将重点推进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以及外来物种管控。二是着力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保护或修复天然林、天然草原和自然湿地。三是着力开展生态科学研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四是着力推进生态资源科学利用。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态产品,推进绿色产业带建设。五是着力展现云南之美。以乡土植物和观赏花卉为重点,推进互联互通国际绿色大通道建设。推进森林城市群、各类自然公园、最美县城创建。建设花园花都(县)、花园城(镇),系统打造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等,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宜居感受。
主持人:为了美丽云南建设,省林草局确实是不遗余力做出了努力。我们也知道,实施国土山川大绿化是我省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在这方面我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王卫斌:好的,主持人。
可以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全省林草部门多途径、多方式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夯实云南的绿色本底。
一是以“治”带绿。全省各地认真开展党政军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等林草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3847.7万亩,义务植树5.5亿余株。
二是以“美”建绿。全力助推“美丽公路”建设,统筹资金近9亿元,以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公路及沪昆、云桂高铁等交通干线为重点,建成近1800公里的绿色生态通道,云南绿色“窗口”更加靓丽。
三是以“创”促绿。积极组织各地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昆明等6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行动,认定国家森林乡村235个、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全省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7.45%,远高于国家和我省预定的2020年达到30%的奋斗目标。
四是以“新”助绿。创新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造林绿化。楚雄、红河、大理3个州市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开展造林绿化,完成造林绿化36万亩。怒江州在怒江、澜沧江峡谷两岸启动实施了“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实施造林绿化30余万亩。玉溪市启动实施了森林抚仙湖建设工程,在抚仙湖流域面山实施造林绿化15.17万亩。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国土绿化,打造了宜良冬林苑森林庄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等社会参与生态修复的典范。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
主持人: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绿化行动,确实是我们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成绩,作为林草资源大省,其实云南在绿色产业方面是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的,那么,目前我省林草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王卫斌:好的主持人。发展林草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是我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形成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野生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观赏苗木、木材加工、林浆纸、林化工、草产业等十大重点林草产业,2020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达2710亿元,林农来自林草的收入超过3000元。目前,全省核桃种植面积4303万亩、年产量148万吨、年产值412亿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353万亩、年产量7.48万吨、年产值38.26亿元,核桃、澳洲坚果的种植面积、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10家坚果类经营主体被评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云南现已查明的野生菌资源有21科604属2753种,种质资源占全国94%,年采集利用野生菌20万吨、产值超过了100亿元。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98万亩、产量7.04万吨、产值209亿元,品种多达60余个,打造了“滇重楼”、“云南三七”、“昭通天麻”、“龙陵石斛”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同时云南还是“香料之乡”,有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植物近400余种,品种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其中,花椒种植面积437.19万亩、产量8.18万吨、产值47.93亿元。草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55.45万亩、产量3.12万吨、产值8.86亿元。云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可谓前景广阔,有3个县市区和2个经营主体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十四五”期间,全省林草产业发展将突出3个重点:一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稳定核桃、澳洲坚果种植规模,推动坚果产业提质增效,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科学发展竹(笋)、花椒、油茶等传统产业。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有序发展林下中药材、森林蔬菜、野生菌等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加快发展观赏苗木产业。三是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支持社会资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制定完善林草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合格证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推动全省林草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统筹实施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完善林草贷款贴息政策,扩大林草融资规模和覆盖面。
主持人:好的。合理地发展林草产业,其实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确是有很大促进作用。云南这几年在脱贫攻坚方面也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省林草局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卫斌:是的,主持人。“十三五”以来,云南林草部门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3个重点,凝心聚力打好林草生态扶贫“组合拳”,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的格局。
一是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扶贫。通过在全省大力实施生态护林员项目,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促进生态得保护,贫困人口得增收。目前,全省生态护林员达18.3万人,居全国第一,每人年均管护收入达9千余元,带动了超过7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其中,纳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迪庆州和怒江州,共选聘生态护林员4.76万人,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如贡山县独龙江乡共选聘195名生态护林员,带动了独龙族整族增收脱贫,可以说巍巍高黎贡山现已成为幸福的靠山和脱贫的靠山。
二是积极开展生态治理扶贫。全省贫困地区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2973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37.4万亩,惠及37.7万户、151.6万人,补助期间贫困户户均可获得现金补助7560元,实现了云岭“增绿”和群众“增收”。
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产业扶贫。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产业,大力推动“树上摘金、林下种金、坡上生金、风景变金”等活动,涌现出了临沧坚果、怒江草果、鲁甸花椒、百花岭观鸟等一批助农增收明显的地方生态产品,绿色已成为云南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
主持人:在我们取得这些成绩,也感到很欣慰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有担忧,因为云南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方面的任务依然是很艰巨的。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省林草局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卫斌:好的,主持人。“十三五”以来,在应急部、国家林草局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林草局、省应急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紧紧围绕“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强化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全省累计发生森林火灾338起,受害森林面积5万亩,与“十二五”相比较,分别下降了71%和68%,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0.03‰,远低于国家0.9‰的控制指标,有效保护了林草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维护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行研究和部署,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集常委会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签发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指导督促各地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二是强化严密防控。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督促检查工作,省林草局、省应急厅领导和省森防指成员单位分别深入挂钩联系州市,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和明察暗访。同时,加快推进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昆明等7个高火险州市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一体的防灭火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广使用“互联网+督查”及“防火码”,严管野外火源、严把入山路口、严查进山人员,严密封堵火源火患。
三是强化宣传发动。搭建媒体宣传平台,下沉宣传阵地至林区牧区一线,宣传防灭火安全知识,通报火灾火案,以案示警,形成强大舆论震慑,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网格化管理管控的格局。5年来,全省共发放户主通知书近4300万份,设置警示牌28万块,悬挂森林防火五彩旗66.25万套。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防火项目22个,国家和全省各级林草部门五年共计投入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6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近2倍,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明显改善,实现了全省办公网络化、火险预警科学化、信息指挥现代化、会议远程视频化,初步形成了预警监测网、指挥网、阻隔网、保障网“四网合一”的新防火工作格局。
五是强化依法治火。加大违规用火查处和火案侦破力度,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严厉查处森林草原火灾案件专项行动、“无火清明”专项突击行动以及武装巡护等活动,拉网式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严肃查处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强化快速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充分利用卫星监测、航空巡护、瞭望监控、视频监控、地面巡护等立体监测体系,做到了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加强了地方专业队建设靠前驻防,确保出现火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推进了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深度融合,建立了应急、林草、森林航空消防和森林消防队伍联防、联训、联指、联战、联保“五联”机制,推进防灭火一体化。
七是强化扑火安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防控火灾安全风险。落实扑火安全“十个必须”的要求,层层压实各级指挥员、扑火队员的安全责任,严肃火场扑救纪律,将“三先四不打”作为铁的纪律,全力确保了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主持人:我们相信有了这“七个强化”,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控成效也将会越来越明显,我们的网友也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黄脊竹蝗入境云南引发大家的关注,现在防控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我省林草部门又将如何做好防范预警工作,来应对类似的境外虫害呢?
王卫斌:好的,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20年6月28日黄脊竹蝗迁飞入境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省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出色完成了境外迁入黄脊竹蝗阻击战。全省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16.51万亩,涉及4个州(市)11个县62个乡镇,累计防治61.04万亩次,共开展飞防作业3.19万架次,投入喷雾器2.03万台次,出动防控人员11.6万人次。
目前可以说黄脊竹蝗发生面积已实现“清零”,森林资源和农作物均未受到较大的危害,切实保障了迁飞入侵区域粮食和生态安全。下一步,林草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做好境外虫害防范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政府的防控责任,持续打好黄脊竹蝗防控阻击战和持久战。
二是完善预案,健全应急救灾体系。在认真总结去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黄脊竹蝗等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健全各级应急防控指挥机构,做好防控物资的储备。
三是突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以边境一线为重点,布设加密监测站点,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加强竹蝗产卵地排查和跳蝻发生情况监测,做到“早发现”。
四是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开展防治。培育专业化防治队伍,组织专家对竹蝗发生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研判,对监测反馈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做到“早防治”。
五是跨境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与老挝等周边国家沟通交流,研究建立有害生物防控跨境协作机制,协助和支持周边国家开展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主持人:通过王副局长刚刚详细的解读,我们对林草部门实施国土山川大绿化行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等方面的情况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打造“两王国一花园”生态品牌,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充满了信心。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厅。谢谢。
王卫斌: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栏目,祝这个栏目越办越好。谢谢各位网友长期以来对林草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大家、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